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

    就不够了,还必须修习禅定,只有具备禅定的基础,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。  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,色界天又分为四十七重天。即初禅三重天,二三重天,三重天,四八重天,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...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四八定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。在佛世时,印度的许多外道也修四八定,那么,佛教的四八定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?外道认为,一个人可以通过四八定证入涅槃。所以,在他们认为修行人要突破道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540091.html
  • 从‘空义’谈中观与唯识

    心念没有动,不落入善、不落入恶,始终都是‘无记’、享受禅悦。初禅、二还有法喜、还有喜悦,尤其初禅,那种喜悦是很明显、很感触性、有触觉性得喜悦;二以上就比较微细,以上更加微细。  中观最后的‘...佛教是从佛灭百年的部派佛教开始,才逐渐重视‘空’的思想;到了佛灭五百年,大乘应运而生的时候,就开始大量的运用空、大量的谈空。  从印度的历史上来看印度的大乘可以发现,印度的大乘,地位最重耍的还是中观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640092.html
  • 《西方确指》序

    成无上宝王。今汝年力已衰,日夕勤行,犹嫌迟暮。尚乃恋着尘劳,希图丹药,以求延年益寿。汝不闻非非想天,尚有报尽。劫火洞烧,坏至。况区区水火铅汞,假缘和合之法,而求其永无变灭耶?汝今闻我所言,当...至尊,何由成大道?今我所示弥陀净土,帝都也。信愿行,勤加精进,终至往生,是从第一级至最上一级也。期登上品,是愿为宰相,不愿为小吏也。依此而修,是走正大,而不行邪曲也。我即走过燕都之人也,若尔等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40221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(一)

    出微妙音,阐扬梵行,不待言宣,如是一类,名光音天。天身高八由旬,天寿八个大劫。   以上三天,虽非正修真摩提,清净心中,粗漏已尽,一切忧郁所不能逼,是名二。   少净天:如是前天天人,虽以圆光成音...劫。   以上三天,虽非正修真摩提,安隐心中欢喜毕具,故名。   福生天:初禅离苦,二禅离忧,禅离喜受乐;今至四,苦因已尽,乐非常住,何以故?苦乐相因而有,久必坏生;此天胜进,于苦乐受,俱时...

    赵亮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3040277.html
  • 佛教究竟怎么看世界?

    基础,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。 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,色界天又分为四十七重天。即初禅三重天,二三重天,三重天,四八重天,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。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,...的。在佛世时,印度的许多外道也修四八定,那么,佛教的四八定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?外道认为,一个人可以通过四八定证入涅槃。所以,在他们认为修行人要突破道界限:首先要突破欲界;其次要突破天魔的世界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541127.html
  • 居士佛教

    是学习中国佛法的,心里可能有点紧张,看到英文弘法团都是修四念处、修禅定。修禅定可以证到初禅、二、四。好像大乘没有这种修行方式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中国佛教已经把三十七道品或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讲...才为印顺导师庆祝百岁生日,今年已经高龄百岁的高僧,在二、三十年前就写过文章,说明中国佛教如果要有前途,尤其是佛教的发展,系于方面:第一是知识界的佛教,第二是在家的佛教,第三是青年的佛教,这是他在检讨...

    郑振煌讲述/陈淑蓉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3541165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,内见自性不动,名为“”。  佛教坐禅目的在“明心见性”,以明心见性为修行最大目标,而不是盲目追逐各种境界、异象、神通,因此佛门强调坐禅不见性,纵使坐禅百千劫,亦与外道无异!  禅定种类略分为: ...离欲染而得清净故也。色界依其禅定功夫之深浅而分为初禅、二、四等境界。八定是色界的四与无色界的四空定合称为八定。色界天人若修禅定厌舍色身之粗重,便入四空定;人同碧落,界若虚空,四蕴成身,唯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241543.html
  • 天台禅修方法及其沿革

    的地步,这表现在智者大师“大部”和“五小部”当中,此时已经把天台的禅修法门确定为“以如来为脉络的止观法门,以实相论为依据的融摄性&...余禅定,三界次第,从欲界地、未到地、初禅地、二地、地、四地、空处地、识处、无所有处地、非有想非无想处地,如是次第有十一种地,差别不同。有法无法,二道为别,是阿毗昙,杂心圣行。   安乐行中,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241655.html
  • 略说松本史郎对于“”的误解

    指色界之四、无色界之四处定及灭受想定共计九种禅定。龙树《大智度论》在谈论小乘佛教时有完整的记述。色界四、无色界之定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八定,包括初禅次第定、二次第定、次第定、四次第定、空处次第...的四八定具有自己的特色。第二、四八定并不能让众生脱离三界六道,属于世间定,而小乘佛教之灭尽定乃脱离三界之定,属于出世间定,此定之完成赖于智慧观行之力。此定既属禅定也属智慧,是两者的统一。其、松本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841726.html
  • 从“空义”谈中观与唯识

    没有动,不落入善、不落入恶,始终都是“无记”、享受禅悦。初禅、二还有法喜、还有喜悦,尤其初禅,那种喜悦是很明显、很感触性、有触觉性得喜悦;二以上就比较微细,以上更加微细。   中观最後的“自性...概念,有空这个名词,但是不常提到。佛教是从佛灭百年的部派佛教开始,才逐渐重视“空”的思想;到了佛灭五百年,大乘应运而生的时候,就开始大量的运用空、大量的谈空。   从印度的历史上来看印度的大乘可以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941921.html